查看原文
其他

“地摊经济”催生环卫新需求 行业开启智慧化布局!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推荐:☞第二届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运营管理高级研讨会☜


1 环卫服务:市场化水平快速提升,商业模式清晰


1.1 2013 年开始市场化推广,PPP 推动市场化水平快速提升


环卫服务的主要内容是管理维护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包括但不限于:城乡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环卫设施维护运营、市容景观绿化等。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市政环卫一直由各省市环卫、园林绿化和市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负责管理和实施,行业具有典型的政府垄断性质。这种管理体制引发了不参与市场竞争、效率低下、监管缺位等一系列问题,给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城乡环境卫生问题逐渐重视,环卫行业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环卫服务项目逐步更多的交由市场化的第三方企业运作,从而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提升环卫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财政负担,形成市场化的环卫服务行业新格局。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率先实行政府公共服务采购试点。随着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市政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


各地积极推进环卫市场化进程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环卫市场化进程,核心要求是当地环卫监管部门从“管干一体”转型为专业监督管理组织,将环卫服务向社会公开招投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服从管理机构调度的前提下,自负盈亏。这一系列举措核心是避免政府成为单一投资主体,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使得环卫服务走向市场化。政策主要体现了三个侧重点:


推进环卫服务市场化。改革环卫运作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完成政府对环境卫生作业市场的间接调控,设定运营期限。例如上海市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深化环卫作业养护市场化改革要求的通知》、龙岩市的《龙岩市中心城区环卫保洁服务项目一体化市场化方案》、沈阳市的《关于推进实施环卫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等。


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范细化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例如,包头市、深圳市、福州市都出台了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环卫运作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地方环卫作业的责任主体。例如广州市的《广州市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监督管理办法》、威海市的《威海市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大同市的《关于对大同市御东地区环卫市场化运营考核管理实施方案》。



1.2 商业模式优异:现金流稳定、轻资产、收款保障性高


现金流稳定,资产周转率高


环卫服务具有现金流稳定、前期一次性投入少、资产周转快等特点,是目前经济环境下的优质资产。


现金流稳定:目前市场上环卫服务市场化项目回报机制大多是政府支付购买服务类,由政府和企业签订服务。政府按照合同根据企业的环卫服务情况按季度或者按月度支付服务费用。项目收益的保证取决于政府能否及时足额地按照合同标准支付环卫服务费。由于环卫是政府刚性支出,基本不会存在资金不足或者拖欠的情况,现金流稳定。


资金投入少,建设周期短:政府将城市环卫服务市场化时,通常将现有的环卫服务人员整体划转给环卫企业,将现有环卫资产出售或者以资产出资的方式注入环卫项目公司。因此对于中标的环卫企业来说,绝大部分的环卫服务项目都是正常运营的,企业的投入主要用于设备的升级和机械化率的提升,建设周期短,前期投入资金可控。


资产周转率高:环卫服务行业属于轻资产的行业,资产周转率显著高于其他传统的环保板块,且应收账款账期一般在三个月以内,回款迅速,盈利能力良好。环卫服务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成本,通常能占到环卫整体成本的六到七成。



环卫服务费用属政府刚性财政支出,增长迅速且保障性强


环卫行业的收入来自于政府专项经费,属刚性财政支出,保障性强,受经济和政策影响小。目前市场上环卫服务市场化项目大多是政府支付购买服务类,由政府和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政府按照合同根据企业的环卫服务情况按季度或者按月度支付服务费用。项目收益的保证取决于政府能否及时足额地按照合同标准支付环卫服务费。由于环卫服务项目的主要成本是环卫工人的工资,不可拖欠,因此政府付款一般非常及时,回款风险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政府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2018 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的财政支出为 2576.93 亿元,过去八年复合增速为 18.69%。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统计,2018 年全国市容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 470.5 亿元。未来伴随着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行业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2 城镇化、市场化推动环卫市场需求释放,传统环卫服务市场空间将达 3000 亿


2.1 城镇化推动环卫服务市场规模提升


2019 年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60%,完成 2020 年规划目标。2010-2019 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增长率均在 2%以上,显著高于总人口增长率(0.3%-0.6%)。2019 年,我国城镇人口总数达到 8.48 亿,城镇化率达到 60.6%,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 2020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0%的目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在过去的十年间均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公厕数量也有所上升,带动环卫服务市场规模提升。截止 2018 年,大部分发达国家市场化率水平已经超过了 80%,我国当前 60%的城市化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城镇化带动城市道路清扫面积快速上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住建部的数据,2018 年我国城市道路里程数为 43.22 万公里,县城道路里程数为14.48 万公里;城市道路清扫面积达到了 86.93 亿平方米,县城道路清扫面积为 25.56 亿平方米,分别较 2009 年增长 105.75%和 94.37%,10年间 CAGR 分别为 7.48%和 6.87%。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全国道路总里程数与道路面积预计将继续增加,道路清扫保洁需求空间巨大。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持续增加。2009 年以来,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持续提升,10 年间复合增长率为 3.78%;截止 2018 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为 2.28 亿吨,同比增长 5.95%。但县城垃圾清运量基本保持平稳,2018年为 6,660 万吨,与 2011 年的清运量基本相同。



公厕数量平稳增长。2015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厕所革命”提出重要指示,2015 年至 2018 年城市公厕数量增幅明显,从 12.63 万座增长到 14.75 万座。县城公厕数量也有所增长,2018 年县城公厕数量为 4.91万座,较 2015 年增加 5579 座。



2.2 创建“文明城市”提高环卫管理要求,“地摊经济”催生环卫新需求


人民对市容市貌要求提高,创建“文明城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市容市貌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要求街道整洁,更要求环境优美。1995 年以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开启,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每 3 年评选一次,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对于打造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文明城市进行了五次评选,共有 172 个城市(直辖市城区)获得该项称号。在2018-2020 年评选周期,共有 391 个城市申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由于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干净整洁、无脏乱差现象,参与创建的城市对于环境卫生管理和生活垃圾处置也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推动环卫服务质量的提高。


“地摊经济”催生环卫服务新需求


2020 年 5 月,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拉动就业,增加城市“烟火气”,国家提出“地摊经济”形式,即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低成本、灵活、针对性强、回报率高、周期短的特点。中央文明办 5 月 27 日通知,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测评考核内容,更是为“地摊经济”松绑。


虽然“地摊经济”能够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但也必然会带来系列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摊位区域垃圾产量增加、区域卫生环境脏乱差等都是“地摊经济”带来的结果。


1 个多月以来,“地摊经济”导致的垃圾乱丢、难以清扫的新闻经常出现,也引起了对于“地摊经济”和环卫作业的讨论。一方面,大量散布的垃圾显著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地摊经济”所发展的摊位很多在背街小巷,大型环卫车辆难以进入,催生了对小型清扫保洁设备的需求(例如:中联环境智能小型环卫机器人)。


2.3 目前环卫服务市场化率约 5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3 年《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开启环卫服务市场化的进程;2014 年 PPP 模式的实施推动市场化规模提升。2015-2018 年,环卫市场化订单规模爆发式增长,4 年内从 489 亿元增长到 2278 亿元。2019 年,虽然年中标总金额较 2018 年略有下降,但市场规模仍保持在 2200 亿元以上,为 2233 亿元。同时,环卫服务项目首年服务金额从 2015 年的 138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550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41.29%。



我们使用连续三年中标项目首年服务金额的合计作为对当年市场化规模的估计,考虑到近年来环卫服务项目涵盖的范围不限于传统的清扫保洁领域,对其加总金额进行向下调整,计算得出当前传统环卫服务市场化率约为 50.78%。目前欧美国家市场化率水平约 80%,我国环卫服务市场化率仍有提升空间。



2.5 垃圾分类持续推进,新增环卫设备需求超 60 亿


46 个重点城市陆续跟进,出台垃圾分类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通知》,提出到 2020 年底,我国要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 46 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求达到 35%以上。在这一通知指引下,46 个重点城市均以意见、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的形式出台垃圾分类政策,试点城市已步入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时代,上海垃圾分类于 2019 年 7月 1 日起施行。截止 7 月 1 日,46 市中已有 12 个城市发布新版《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另有 4 市条例已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与投放环节的四分类法相对应,垃圾分类的转运环节也要做到四分类,以确保全过程分类的落实,为此则需要配备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收运车。根据中国建设新闻网报道,2018 年 11 月,上海市共配备有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收运车 3000/650/15 辆。自 2019 年 7月 1 日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上海市大量采购湿垃圾、有害垃圾收运车。截至 2019 年 10 月底,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车、可回收物回收车分别达到 1395 辆、3086 辆、84 辆、192 辆。截至 2020 年 6 月,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车、可回收物回收车分别达到 1537 辆、3077 辆、99 辆、239 辆。垃圾分类带动环卫收转装备需求提升。



我们参考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各类环卫收转装备的新增情况,对全国设市城市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所需新增的四类环卫收转装备的数量进行估计。以 2018 年各省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基础,不考虑垃圾清运量增长的因素,估计其他 30 个省市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所需新增配置的垃圾收运车数量。


考虑到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我们将除北京外其他省市所需新增各类垃圾收运车数量*80%来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调整,得到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国需要新增四类垃圾收运车共计 29,207 辆。我们以龙马环卫 2019 年垃圾收运装备均价21 万/台(2019 年龙马环卫垃圾收转装备销售收入 9.21 亿元,销售量 4384台/套,均价 21.01 万元)作参考,假设四类垃圾收运车的均价为 21 万元/辆,则垃圾分类政策将带来 61.33 亿元的环卫收转装备采购需求。


同时,垃圾分类是清扫转运的前端,在各地推广的前期,存在社区指导、监督分类的服务需求,可以自然地被纳入到环卫一体化的项目中去,继续拓宽环卫一体化项目的范围和规模。


2.6 预计 2022 年传统环卫服务市场空间将达 3000 亿


2019 年中国环卫运营市场规模约为 2,398 亿元。传统环卫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费、垃圾清理服务费和公厕运营管理费。根据历年的《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和公开项目信息数据:


道路清扫保洁业务:截至 2018 年,我国城市、县城、乡镇道路清扫面积分别为 87 亿平方米、28 亿平方米、82 亿平方米。假设我国城市、县城、乡镇单位保洁费分别为 12 元/平米/年、5 元/平米/年、5 元/平米/年。2018 年的道路清扫服务市场总规模为1,563 亿元。以 2018 年为基准,假设城市/县城/乡镇道路清扫保洁面积每年以 6%的增速增长,考虑每年 2%的通货膨胀率,对保洁费进行调整,计算得到 2022 年,我国道路清扫保洁运营市场规模约 2,174 亿元。


垃圾清运业务:2018 年,我国城市、县城、乡镇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为 22,802 万吨、7,034 万吨和 20,000 万吨,城市和县城的粪便清运量分别为 1,172 万吨和 355 万吨,城市、县城、乡镇垃圾单位清理费用为 85 元/吨/年、50 元/吨/年、40 元/吨/年。假设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保持 6%和 3%的增速,仍然考虑 2%的通胀调整,预计到 2022 年,垃圾清运业务市场规模约 407亿元。


公厕运营业务:2018 年,我国城市、县城、乡镇公厕数量分别为15 万座、5 万座和 16 万座,城市、县城、乡镇公厕运营费用为14 万/座/年、10 万/座/年、4 万/座/年,假设城镇、乡镇数量以每年 1 万座的速度递增,县城公厕数量增速略低于以上两部分,考虑通胀对运营费用的影响,预计到 2022 年公厕运营市场规模将达到 450 亿元。


将以上业务空间加总,预计 2020-2022 年传统环卫市场空间分别为 2,584/2,816/3,032 亿元。


目前,我国环卫市场化程度各地差异较大,全国市场化程度平均只有50%左右。一线城市由于历史和市场原因,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剩余空间不大。其中,北京的市场主要由国企占据,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已具备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未来环卫服务市场化的空间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



3 行业未来四大发展趋势:机械化、智能化、一体化、集中度提升


3.1 经济+政策双轮驱动,助力机械化水平提升


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且老龄化比例持续增加。近十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且增长率成上升趋势,老龄化比例逐年递增。2019 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为1.76亿,增长率为5.65%,老龄化比例为12.57%。


环卫行业老龄化严重,人工成本高。目前国内环卫行业工资较低,据盈峰环境的《环卫工人收入现状及环卫装备替代人工发展潜力白皮书》数据显示,环卫工人收入普遍较低,平均收入为 2085.85 元/月,虽都超过各省最低工资标准,但平均仅高出最低工资标准 10.93%。较低的薪酬加剧了环卫行业对年轻劳动者吸引力的缺乏,行业老龄化严重。以玉禾田为例,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职人员中,50 岁以上占比 67.64%;行业、国家双重老龄化效果叠加,导致未来环卫服务领域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环卫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占比较大。以玉禾田公司为例,虽近几年随着环卫领域机械化的推进,人工成本占比逐年递减,但仍然较高,2019 年占其市政环卫业务成本的 68.42%。环卫机械化需求仍然迫切。



我国道路机械化清扫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2006 年以来,我国的道路机械化清扫水平持续提高,环卫机械化进程已取得明显进展。截止 2018 年,我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 86.93 亿平方米,其中机械化道路清扫面积为 59.86 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 68.85%;县城道路清扫保洁面积 25.56 亿平方米,其中机械化道路清扫面积为16.28 亿平方米,机械清扫率 63.70%。



2018 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0 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70%以上,县城达到 60%以上的目标。根据住建部今年 3 月的消息,我国目前只有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70%以上,尚未完成《计划》目标。同时,发达国家的机械化清扫率能够达到 80%以上,与其相比,国内机械化清扫水平仍具有 10%以上的提升空间,目前仍处于提升阶段。


部分地区出台了更高比例的机械化率政策目标要求。地方环卫主管部门在招标过程中即会提出机械化率要求,带动行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机械化提升环卫项目盈利性


我们假设机械化清扫可以用一车(和一司机)替代 3 名普通环卫工人,假设普通环卫工人的工资是 3000 元/月,清扫车的成本是 10 万元,设备折旧年限 8 年(净残值为 5%)。基于我们下表的假设和计算,简单情景下,机械化清扫在运营期每年能够节省成本 14.69%,在整个项目期(按8 年计算)能够节省成本 25.76%。


3.2 智慧环卫助力项目运营效率提升


智慧环卫,是依托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合理设计规划环卫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分配任务、合理规划路线、对环卫设备和环卫工人的精准调度和实时监控,能有效提高环卫企业管理效率,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和管理成本。



与传统环卫作业模式相比,智慧环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作业资源,统一部署作业工作,对作业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预警、并报警反馈。在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可视化实时控制的基础上,系统可以提高作业监管效率,实现快速应急指挥调度,精确统计作业油耗、分析环卫作业成本,优化环卫作业模式。



环卫巨头公司均开启智慧环卫布局


作为开拓者的启迪桑德做的最早,模式也最为成熟。目前桑德已经完成了环卫互联网运营平台的搭建,其“环卫云平台”目前已经进入三期。平台服务覆盖 9 万名以上环卫人员、4 万辆以上作业车辆、1 亿名以上服务人口、10 亿平方米以上作业面积。通过环卫云,其业务除街道环卫外,积极布局进入社区端,打造具有高壁垒、独创性的两网融合的环卫新模式。


龙马环卫也于 2016 年上线了自己的环卫云服务平台,从“感、传、知、用”四个方面搭建整体系统,包括:感知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智慧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逐层联接达到智慧核心;覆盖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设备管理、数据中心和业务管理五个模块;可实时查看每个工人、车辆的具体位置,车辆的油耗曲线、GPS 轨迹,视频监控中转站、公厕、垃圾桶等设备,统计清运次数等。



盈峰环境提出智慧环卫“5115 战略”。公司将基于在智能装备、智慧服务和智云平台上形成的全产业链协同作用,提高其环卫服务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玉禾田提出智慧环卫“七位一体”解决方案,涵盖智慧垃圾分类解决方案、生活垃圾全过程监管解决方案、环卫作业保洁监管解决方案、智慧公厕解决方案、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解决方案、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解决方案和环卫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侨银环保的“智慧环卫信息化系统平台升级项目”是 IPO 募投项目之一,公司已经建立了“智慧环卫指挥中心”,可以随时调取、监控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环卫项目的车辆使用情况,公厕、垃圾中转站、填埋场等环卫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环卫作业人员的配备和上岗情况,进行实时预警、调度和决策分析。


北控城市服务集团的智慧环卫平台已在集团内多个项目中逐步推广建设。系统通过采集车辆油耗、水耗、维修保养、违章事故、年检保险等全部成本信息,分析车辆成本趋势,提供多维度的组合报表。平台通过采集作业信息,整合环卫业务基础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做到智能作业排班、智能作业调度等,实现环卫项目人、车、物、事的智能化管控,能够帮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环卫服务行业市场化初期,大型环卫项目较少,小型项目不具备投入智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经济优势,目前已经开始智慧化管理的项目投运时间并不长,暂无法准确估计智慧化信息系统能够为项目节省多少成本。但信息化系统对于人员、车辆位置的优化,油耗、水耗的节省是直观的。随着现有智慧化环卫项目投运时间越来越长,其对项目降本增效的影响会有更明确的体现。


3.3 环卫一体化促进订单趋于综合化、大型化


环卫一体化可以分为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指环卫服务项目的内容有所拓宽:由传统的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公厕运维拓展到绿化管养、垃圾分类、老旧小区保洁、景观亮化等。


纵向一体化指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将传统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业务和终端处置环节打包进同一个项目,由同一家企业(或联合体)承担。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运的问题而发展出的一种将城镇街道和农村片区打包的项目模式。农村人口较为分散,单位面积生活垃圾产生量低于城市,政府支付能力较差,导致环卫服务项目难以吸引到社会资本。于是,将城镇街道与多个农村片区打包成 PPP 项目,提升了垃圾清运量,同时项目回款有了更高的保障。


我们对财政部 PPP 管理项目库前 50 页的环卫一体化项目进行了统计。2016-2018 年,环卫一体化项目数量爆发式增长,多为城乡一体化项目。2019 年财政部管理库新入库 PPP 项目总数同比减少 2,640 个、下降64.8%;投资额同比减少 3.6 万亿元、下降 62.1%。管理库中的环卫一体化项目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全部入库项目数量下降幅度。



环卫一体化拓宽行业空间


我们比较龙马环卫公告的环卫一体化项目和其他环卫服务项目的总金额和年化服务金额,可以看出,环卫一体化项目的年化服务金额几乎是其他项目的 2 倍,环卫一体化项目的总金额远高于其他项目。一方面,环卫一体化项目的服务内容较传统环卫项目更加广泛,年化金额更高;另一方面,一体化项目的年限通常在 10 年以上,导致项目总金额远高于传统环卫项目。


环卫一体化订单趋于大型化


根据 E20 的统计,2016-2019 前三季度的环卫一体化项目中,94%的项目金额在 500 万以上,仅 6%的项目金额低于 500 万元。



地方政府有意推动环卫服务一体化


2020 年 4 月 13 日,深圳市坪山区召开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市政道路一体化管养改革”被列入坪山区 2020 年十大改革攻坚项目。坪山区政府计划通过改革实现“对道路、环卫、绿化、路灯、井盖、信号灯等开展一体化管养”。


2020 年,深圳已完成 2 个 70 亿元以上规模的环卫服务项目招标工作。一个是 2 月份的宝安区新桥和沙井街道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合同总金额为 70.13 亿元,中标单位是北控城市环境服务集团。另一个是 5月份开标的宝安区新桥和沙井街道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合同总金额83 亿元,中标单位是盈峰环境子公司中联环境。


新桥和沙井街道环卫一体化 PPP 项目仅在传统环卫服务的内容上加了绿化管养和智慧环卫的内容,对传统环卫服务内容采购预算的拉动仅17.15%,但服务周期有 15 年,总金额达到空前的 83 亿元,成为迄今为止环卫史上第一大单。


3.4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有望提升


在市场化的进程中,环卫市场竞争激烈,若以企业性质划分,环卫行业的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五大类,包括大型国有企业、环卫装备起家的环卫公司、末端固废处理延伸的环卫公司、以物业保洁、园林绿化等相关业务转型而来的环卫企业和地域性环卫企业。



目前中国环卫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近些年来,大量小项目的出现和新进入者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从 2016 年到 2019 年,参与环卫市场化项目争夺的环卫企业从 5,000 家上升至 10,000 家。2019 年,按照首年服务金额计算,环卫行业 CR10 仅为 21%。


在环卫一体化的趋势下,单体项目包含的服务内容、片区面积都比以往有所增加,服务年限更长,项目投资规模随之上升。同时,大中型环卫项目,特别是 PPP 模式的市政环卫项目,在招标时对环卫企业的历史业绩、资金实力等要求较高,行业准入门槛随之提高。


2016-2019 前三季度,500 万元(含)以下项目的中标企业数量接近80%,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中标企业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中标项目规模在 500 万至 1000 万区间的企业数量几乎是 500 万以下项目中标企业数量的 1/7;除 2018 年有 16 家企业中标亿元以上的项目外,其余年份拿到 1 亿元以上项目的企业均不到 10 家。目前,能够参与大体量项目竞争的企业数量并不多,大部分公司仍只能拿到小体量的订单。



随着环卫一体化订单的增多,单体订单规模将继续趋于大型化,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目前环卫服务业务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包括:侨银环保、玉禾田、龙马环卫、盈峰环境(环卫服务业务主体为中联环境)、启迪环境。2017-2019 年,上述五家公司每年新增环卫服务年化服务金额均处于行业前十,竞争优势较为稳固。




文章来源:方正证券


往期推荐

1.78亿大单花落中联环境!环卫市场订单回暖 助推集中度提升

2.4月环卫数据:项目总数1218个、中标总金额111.2亿!

3.快收藏!关于环卫行业高增长的五问五答(深度好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极星固废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